从小到大,衡素贞一直觉得自己的姓氏非常特别。
在台湾,她几乎从未遇到过和自己同样姓“衡”的人。
“衡”姓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名第347位,据说其起源有三种可能:一是源自伊姓,二是源自姬姓,是周公旦的后代,三是袁姓改为衡姓。无论是在台湾,还是在中国大陆,这个姓氏都不算常见。
衡素贞的母亲是台湾的原住民,也就是大陆所称的“高山族”,而她的父亲则是随军来到台湾的四川籍军人。母亲赋予她坚韧而豪爽的性格,而独特的“衡”姓则是父亲给予的。
根据学者的研究,1948至1950年间,约91万来自大陆各省的军民撤退到台湾,约占当时台湾人口的14%。他们因战乱而来,大多心怀着回乡的梦想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,故乡渐行渐远,他们也不得不另作打算,其中最常见的做法就是在台湾结婚,心想着“或许将来回乡时,能有妻儿同行”。
展开剩余74%衡素贞的父亲,衡明德,曾在空军担任地勤工作。妻子衡包春代是在他来到台湾后认识的。两人结婚后,育有三女一子,最终定居在屏东县。
1987年,台湾解除戒严令,开始批准老兵回中国大陆探亲。
当时,衡明德已年过六旬,他知道父母仍健在的可能性很小,因此他先写了一封信寄回老家,打探亲人情况。然而,问题随之而来——衡明德记忆中的“保宁县”,在中国大陆现行行政区划中早已不复存在,成了一个历史上已废弃的地名,于是他的信件被退了回来。
他的家,竟然找不到了。
1993年,衡明德因脑溢血在台湾病逝。带走的除了对父母的歉疚,还有未曾解开的乡愁,这份乡愁也成了他留给子女的遗产。
父亲去世后,衡素贞始终心怀寻找根源的愿望,但由于线索的匮乏,这个想法始终未能实现。她的丈夫来自山东,经营旅游业,常常往返两岸,衡素贞也曾和丈夫一起访问过大陆的多个地方。
2022年,衡素贞的丈夫在网上看到关于“头条寻人”——一项帮助两岸民众寻亲的新闻。感同身受的他悄悄联系上了工作人员,希望帮助妻子寻找大陆亲人。他说:“我也是外省人,虽然家里的亲友早已找到了,但两岸失散的亲情,始终让我心生共鸣。”
10月8日,头条寻人根据台湾家属提供的信息,发布了一篇题为《台湾女子代父寻四川亲人:我们姓“衡”,祖籍保宁县》的寻亲文章。通过互联网地理推送技术,这篇文章迅速传播至四川地区,并征求有关“保宁县衡家人”的线索。
没想到,寻亲工作进展得出奇迅速。
发布信息仅四天后,一位来自四川南充的衡先生主动联系了头条寻人。衡先生找到了族谱牌,记录上显示的老兵父亲的名字是“衡福成”,与台湾家属提供的“衡富成”只有一字之差。衡先生介绍说,他的爷爷名叫“衡明顺”,与台湾的老兵“衡明德”是同辈,但并非亲兄弟。“我爷爷衡明顺是上门女婿,奶奶衡素贞才是老兵的亲妹妹。”
这意味着,老兵的妹妹和台湾的女儿,居然是同一个名字!这一发现让寻亲组颇为震惊。
衡先生回忆道,小时候,奶奶曾讲过,哥哥被征兵后就音信全无。后来通过比对头条寻人发布的寻亲信息,他确信自己家正是台湾家属要找的亲人。
他补充道,老家位于嘉陵江畔、蚕子山下,以前确实隶属于“保宁县”,如今隶属于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五马乡,旧地名“衡家嘴”,这里的居民大多姓衡。
虽然丈夫悄悄为自己寻找亲人,衡素贞早有耳闻,并感动不已。但当得知有了亲人的线索时,她还是不禁在电话那一头泪流满面。因为她从未想过自己还有机会找到大陆的亲人。
看到衡先生发来的资料后,衡素贞认为大部分信息都能对上。“虽然不能百分百确认,但我很愿意在疫情过后去四川,和大家见面。现在找到了同姓的亲戚,我们家再也不孤单了。”
对于与从未谋面的姑姑共用一个名字,衡素贞也表示惊讶。她猜想,也许是父亲生前刻意这样做,哪怕身在异乡,也让后代能留下血脉的印记。
这是“头条寻人”自成立两岸寻亲项目以来,成功找到的第389个案例。今日头条的两岸寻亲服务,由头条寻人和台湾的ETtoday新闻云合作发布。如果您家里也有亲人失散在台湾,或是您身处台湾,想帮助台湾的老兵寻找大陆亲人,也可以通过头条寻人的各种平台进行联系。
发布于:天津市大牛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