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末回家帮我妈擦卫生间瓷砖,正好撞见我爸蹲完马桶扶着墙慢慢直腰——腰杆弯得像晒蔫的黄瓜,手还攥着墙皮较劲,我突然就鼻子发酸。
你说咱们平时总想着给老人买补药、买新衣服,可最该花心思的,不就是这些每天要用到的“小地方”吗?
先说说马桶旁边的扶手。
我邻居张叔上个月就是蹲马桶起来时闪了腰,在床上躺了半个月,后来他儿子装了个折叠扶手,现在张叔总跟小区里的老伙计夸:“这玩意儿比我儿子扶我还稳!”选的时候得挑带防滑颗粒的——你想啊,老人手容易沾水,滑溜溜的根本握不住,有颗粒就像给手“扒”了层防滑垫;而且冬天摸上去不冰,比摸瓷砖强多了,像握了块温温的年糕。
再说说淋浴区的折叠浴凳。
我奶奶以前洗澡得扶着淋浴头站20分钟,每次洗完腿抖得能抖落一地水,我妈偷偷装了个浴凳,奶奶第一次坐上去的时候,居然笑出了声:“这才叫洗澡!”这种凳子用完能折起来贴墙,我妈洗的时候也不挡道,关键得选支撑力强的——别贪便宜买那种塑料薄得能透光的,坐上去“吱呀”响,老人本来就怕摔,再听见这声儿,魂儿都吓飞了。
还有马桶专用座椅。
我爷爷去年感冒发烧,蹲不了马桶,我爸临时找了个木椅子垫着,结果爷爷刚坐上去就滑了一下,吓得我们一身汗。
后来买了个能调高度的,靠背能往后仰,扶手能掰过来,底部的脚垫大得像两个烧饼,往地上一放就“粘”住了。爷爷现在总说:“这椅子比我那把老藤椅还舒服!”不用的时候折起来塞门后,占不了半尺地方。
再说毛巾架——你家卫生间是不是也有股潮乎乎的味儿?
我家以前毛巾总晒不干,摸上去黏糊糊的,我妈说“老毛病了”,结果上次我爸用了湿毛巾擦脸,脸上起了一片红疹子。后来买了个低功率的烘干架,晚上把毛巾挂上去,早上起来暖乎乎的,还能烘袜子——阴雨天的时候,我妈总把爷爷的棉袜挂上去,说“比晒在阳台管用10倍”,关键还省电,一个月电费也就一杯奶茶钱。
最后是防滑地垫。
我妈上个月洗完澡踩在瓷砖上滑了一下,多亏扶着洗手台没摔着,我赶紧买了块TPE的地垫——软乎乎的,脚踩上去像踩在棉花糖上,底部的吸盘跟小爪子似的,怎么踩都不挪位置。
表面还有透气孔,水直接漏下去,不用天天擦,脏了冲一下就行。
我妈现在总说:“这地垫比我那防滑拖鞋管用多了!”
其实老人要的哪是多贵的东西啊?
就是这些“用得着”的小细节——马桶边的扶手能让他不用咬着牙直腰,淋浴凳能让他不用站得腿发抖,烘干架能让他用干爽的毛巾,地垫能让他不用怕踩滑……你说,这不是比送保健品更实在吗?
你们有没有见过老人蹲在卫生间里半天起不来的样子?
有没有听过他们洗澡时扶着墙喘气的声音?
有没有闻过他们用了半干毛巾后身上的怪味儿?
这些“看不见”的地方,才是最该上心的啊!
别等出了事儿才后悔——几块钱的地垫、几百块的扶手,花不了多少钱,但能给老人的安全感,比什么都金贵。
你说,咱们做晚辈的,不就是要把这些“小麻烦”变成“小安心”吗?
昨天我爸跟我说:“那扶手真好用,昨天起夜没费劲。”我看着他眼角的皱纹,突然觉得——所谓关心,不是隔着手机说“注意身体”,而是把他每天要碰的地方,都改成“他舒服的样子”。
你家卫生间备齐这几样了吗?
没备的话,赶紧去买——毕竟,老人的安全,等不起。
大牛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